24岁的田野是一名快递信息输入员,他每天的工作从18时开始,到凌晨1时左右结束。在7个小时工作中,他要通过电脑,将400多张纸质快递单据转换成网络数据信息,而这些工作是在他只有右臂右腿重度残疾的情况下完成的。现在,哈尔滨像田野一样实现网络就业的残疾人有1300余人,平均月工资2000元左右,这也是市残联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展残疾人网络就业的成果。 残疾人就业一直是个“老大难”问题。2014年5月,市残联在深入调研基础上,正式建立了网络培训就业基地,结合因互联网+产生的一系列新兴产业,主动与企业合作,通过承接信息服务外包业务,开展订单式培训,探索出一条适合残疾人就业的新路径。 市残疾人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徐冲是培训基地的创建者之一。她说,网络就业难度低、收入高、上手快,能较好满足残疾人的实际需求,这是哈尔滨探索开展网络就业模式的初衷。目前,市残联已与三家企业合作,开展了物流快递单据、保险业务单据、语音录入等9个项目的订单式合作。一年来,有1500人参加免费培训,其中1300余人已上岗,实现在基地集中网络就业或居家网络就业。 突破以往残疾人只能分散、低端就业的传统就业理念,由政府主导,与企业合作,搭建网络就业平台,为残疾人趟出一条数字化生存之路。徐冲说,这一做法得到中国残联就业中心的肯定,被确定为“全国率先实现残疾人网络就业的试点项目”。 田野是首批在基地接受培训的学员。“当时,我们接受了一个月的培训,先学习打字,然后是熟悉输单录入流程及相关内容,考试合格后才上岗”。之前,田野一直待业在家,靠父母养着,性格也因此特别“内向”。“现在,我每个月都能赚2000多块钱,再不用靠家里。还认识了很多伙伴,生活得特别开心。” 按劳取酬,多劳多得。据初步统计,参加集中就业残疾人月平均收入近3000元,居家就业月均收入也能达到1000元。网络就业不仅解决了残疾人经济上自食其力的问题,也让他们对生活更自信了。 日前,市残疾人就业中心又举办了电子商务(网络电商)培训班,专题讲授淘宝网店的创建、营销策略、数据分析等电商创业知识,37名残疾人学员参加培训。徐冲说,这是市残联为残疾人网络就业提档升级着力打造的一个项目,预计到今年底,将通过吸引社会企业加盟方式,扶持带动百家残疾人网店创业就业,打造残疾人网店品牌,提高残疾人网络创业与经营能力。“在互联网++时代,就业中心将紧紧抓住新兴网络产业发展的机遇,逐步扩大残疾人就业规模,并通过网络创业来带动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