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牛搬家 >>> 资讯 |
ICE不懂冰城的冬 又一个漫长的冬天拉开了帷幕,但冰城的大街小巷仍是一片热闹景象,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,和以前的冬天人们都喜欢躲在家里相比,现在的冰城人似乎没有了“猫冬”的习惯,无论天多冷、夜多深,美丽的街头、繁华的商场里处处是人们惬意的闲暇时光。冰城的冬天因此有了更独特的风景。 冬天不搬家 成为过去时 在外租房居住了2年,好不容易盼到新房进户,经过精心的装修,李波正兴高采烈地着手准备搬家。要说在以前,搬家都尽量不赶在冬天,特别是一些老年人,更讲这个理儿。不过现在不同了,在冰城,搬家一样没有季节的区别,而且越是在元旦、春节前这样嘎嘎冷的天气里,搬家的人还越多。 据哈尔滨市搬家行业商会张大秋会长介绍,我市出现搬家公司是在1992年,以前老百姓的确不愿意冬天搬家,也不愿意下午搬家,不过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,关于搬家的那些“老理儿”就成为过去时了。张会长说,每年在元旦和春节前的一段时间里,搬家行业都会迎来一个小高峰,好多装修完新房的人,都想趁着节前搬进新家,然后收拾规整几天后,一家人就可以快快乐乐地在新家里迎接新年的到来了。 保姆不“猫冬” 家政人气足 前不久,沈女士的母亲刚刚出院,她想找位保姆来照顾母亲的生活,让沈女士有点意外的是,她在家政公司登记的当天,保姆就对接成功了。沈女士说,5年前的冬天,她同时在几家家政公司登记,想请一位保姆来照顾卧床的父亲,可是几天的时间都没能对接成功,家政公司说,我市的保姆多来自周边农村,她们都习惯猫冬,秋收过后就都猫在家里,很少有人再回来干家政,所以保姆就很难找。 记者在报达家政了解到,大概从4年前开始,保姆的观念开始转变,从喜欢猫冬到现在抓住了冬天这个农闲的好时机,更多人想出来挣点钱,然后开心地置办些年货。报达家政职介部的付守伟经理说,以刚到来的这个冬天为例,忙完农活到城市里来当保姆的人比4年前增加了至少一倍,在4年前,客户冬天需要聘请保姆也就有5成能及时对接,而现在大约9成客户都能对接成功,而这其中冬季里活跃在家政市场的保姆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。 下班逛商场 购物又观景 哈尔滨的初冬,夜晚已经有了些许凉意,但晚高峰到来时,各种交通工具拉载的也不都是回家的市民。每周的5天工作日里,刘颖至少要有3天下班后和小伙伴一起出去逛街、吃饭,她们的计划没有冬与夏的区别,四季如常。刘颖说,工作时,大家的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的,好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店都营业到很晚,想在工作之余来放松自己也不是件难事了,而且这些年城市的夜色越来越美,只是走在街头巷尾,这景致就足以让人驻足很久。刘颖告诉记者,有时小伙伴们会一起聚餐到很晚,心情的愉悦是给生活最好的动力。 冬季城市的繁华完全可以从商业体现出来。中央商城总经理徐卫国说,20年前,哈尔滨的商场还不是全年无休的,每年春节时商场都要闭店休息几天,后来中央商城成了我市第一家全年无休商场,更多市民在春节也可以逛街购物了。以前商城冬季的闭店时间为20点,现在根据顾客的需求,这个时间已经延至21点了,而且近年来,商城冬季的客流量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。11月份商城六楼开始营业的餐饮区也特别受消费者欢迎,冬天里喜欢出来休闲购物的市民越来越多。 冰火一重天 哈尔滨以冰雪闻名。在冬天,我们随处可以捕捉到色彩斑斓的冰灯景观,还有那晶莹的雪花、壮观的雪雕,冬天的冰城无处不精彩。其实细细品味我们每天朝夕所处的这座城市,它的魅力还因为每一位热情的市民,他们对生活的热度可以让整个城市忽略寒冷,他们带给每一个角落的勃勃生机让冰城的冬天格外精彩。 冰天雪地中冬泳的魅力 每年冬天的松花江畔,冬泳绝对拉风,折服了无数南方游客不说,就连咱地道的东北人恐怕也不得不发自内心地竖起大拇指。冬泳在哈尔滨可是有年头了,喜欢这项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,松花江就是他们的舞台,当然这精彩的表演不光展现给咱龙江的百姓,还有来自国内外的游客。寒冷的冬天,冬泳爱好者跳进泳池的瞬间,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何等的震撼。 据了解,哈尔滨市冬泳协会成立于1983年,成立之初协会只有30多人。31年过去了,冬泳的队伍在不断壮大,目前市冬泳协会已经有300多人,其中年龄最大的80多岁。对于冬泳爱好者来说,冬泳或许只是一项运动,但却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,特别是在每年元旦这天的全国冬泳日,冬泳表演现场更是热闹非凡,冬泳已和哈尔滨这座城市一起走进人们叹服的内心。 一片银白中滑雪真“嗨皮” 冬天不再宅在家里,或许还因为有很多人喜欢冬季运动项目,滑雪就是其中一个。70后的李刚说,自己算是一个业余的滑雪爱好者,自从5年前第一次被朋友拉去滑雪,他对滑雪的感情就难以割舍了,每年冬天不知道要去滑雪几次,现在连妻子和儿子都习惯在寒冷的天气里和他一起去滑雪了。 如今在哈尔滨,滑雪已不是什么难事,距离城市中心几十公里的滑雪场有很多,车程1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达,十分方便。能够畅快地玩上一天,带来的是既有几分刺激又有几分趣味的滑雪体验,而这热热闹闹的场面正是哈尔滨人最平常的冬季生活之一。 严寒挡不住快乐舞步 冬季的哈尔滨真的挺冷,但这丝毫阻挡不住人们一早一晚快乐的舞步,在广场上甚至是家门前的人行道上,律动的旋律和那些快乐舞动的人,让城市的冬天充满生机和活力。 不知从何时起,快乐舞步健身操在冰城流行起来,从小孩到老人,喜欢这种运动的人越来越多,它已经成为冰城人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。如今,快乐舞步对于市民不只起到最初强身健体的作用,这其中还体现着大家伙儿的集体荣誉感。近年来,我市组织过多次快乐舞步健身操大赛,为了在大赛中一展舞姿,每一支舞蹈队都有不少不畏烈日严寒刻苦练习的感人故事,在他们身上,我们看到的是阳光的生活,拼搏的精神,正如这座城市所展现的风采一样。 热火朝天的冰场 和外面冰天雪地的景象完全不同,每年冬天,在哈尔滨的一些体育馆里,冰上项目都超级受追捧,特别是一些小朋友,就喜欢穿着冰鞋在冰场上飞舞。7岁的壮壮上小学一年级了,别看年纪小,壮壮上冰可有2年的时间了,今年已是他滑冰的第三个年头。“土生土长的冰城孩子咋能不会滑冰!”壮壮的妈妈每周要带壮壮上两节滑冰课,最初孩子在冰场上都站不稳,但小孩子的接受能力特别强,几节课下来,壮壮就滑得有模有样了,动作、速度样样到位。 近年来,露天滑冰场已经成为冰城的一道风景,滑冰爱好者们蹬上冰鞋感受在冰上驰骋的乐趣,还有那些冰爬犁、雪地碰碰车等热热闹闹的冰上活动,无论天多冷,小孩子的小脸冻得有多红,每个人仍愿意去体会冬天带来的这份愉悦,冰场上永远是热火朝天,这就是冰城的冬天,平实却不平淡。 南方游客感叹“哈尔滨的冬天比夏天还热闹” 冬天撒欢儿过 你以为哈尔滨的冬天很冷清?你以为哈尔滨人冬天会猫在家里?那你就大错特错了!从N年前起,哈尔滨的冬天就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,人们聚会、健身、跳舞、嗨歌,撒欢儿地玩着,疯着,尽情享受着冬的快乐。一些南方游客到冰城旅游,甚至发出“这里的冬天比夏天还热闹”的感叹。的确,冰城的冬天,洋溢着你无法抗拒的激情。 中央大街 冬季客流不输夏天 中央大街的美不需多说,冬日的老街更是别有一番韵味。如果你以为,进入冬天后老街会变冷清,那你就错了。入冬后,到老街散步、购物、休闲的人们没有丝毫的减少。 记者从中央大街管理处了解到,老街根本没有淡旺季之分,目前客流高峰时可达80万人次,跟夏天没有区别,每年12月到次年2月,老街每天的客流可达上百万人次,甚至比夏季的时候还要多。 19日晚,记者在中央大街看到,伴随着柔美的灯光,放慢脚步欣赏夜色的不仅有年轻人,也有很多中年人以及白发苍苍的老人,他们把自己融入冬天的夜色,与老街一起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。 电影院 午夜场依旧火爆 哈尔滨人爱浪漫、喜欢看电影,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。同样,冬季的电影院一样是热度不减。 18日中午,记者在华臣电影院售票厅看到,排队购票的人们把大厅挤得满满的,室外虽然寒冷,看电影的市民却热得直冒汗。20日晚9时许,万达影城中央大街店内仍旧人头攒动。等着入场的人自觉地排着长队,刚刚散场的人们一拥而出。据影城工作人员介绍,入冬后无论是白天场还是夜间场,甚至是午夜场,观影人数与夏季相比有增无减。等到圣诞节档期开始后,观影人数将会超过夏季。 火锅烧烤 午夜就餐人都不少 冰城人冬天偏爱涮羊肉,各火锅城也因此生意火爆。哈尔滨人都知道,即使在滴水成冰的寒冷天气里,依然有大量的食客涌进饭店,或涮羊肉,或吃烧烤。吃货们的热情丝毫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。 据道里区安发街一家火锅店的工作人员介绍,从入冬到第二年开春是店里生意最忙的时候,不管天多冷,来吃饭的人都非常多。17日凌晨1时许,南岗区宣化街附近一家24小时营业的火锅城里依然火爆,负责人说,连晚上10点到第二天凌晨3点这个时段来用餐的客人都不少,这些年来,冬季的客流量比夏天还要大。 酒吧 喝着啤酒嗨着歌 近年来,酒吧如雨后春笋,在冰城遍地开花,尤其是主打怀旧牌的“光阴的故事”系列。到了晚上,跟一些朋友在酒吧里一边喝着酒,一边听着老歌,一边聊着天,已经成为一些哈尔滨人享受生活的一种习惯。如果你以为,这种享受只是在夏天,那你就错了,哈尔滨冬天的酒吧,几乎场场爆满,最火的时候连乐队和歌手都十分紧俏,有的歌手不得已一个晚上连续跑好几个场子。 经常跟朋友去酒吧的宋健告诉记者,别看冬天天冷,可朋友们聚在一起喝酒、怀旧的心情却一点儿不受影响。哈尔滨人喜欢夜生活,也喜欢在冰天雪地里感受似火的激情。 地铁 让冬天出门成享受 如果问冬季出行选择什么方式最快捷,很多哈尔滨人可能会答“地铁”。不错,进入冬季后,选择乘坐地铁的市民越来越多,冬季的地铁更“火”了。19日晚,记者在地铁博物馆站看到,外面天气很冷,在站台等地铁的市民却络绎不绝。49岁的赵秀林告诉记者,他和妻子住在黑大附近,吃完晚饭出来逛逛商场,来回乘坐地铁又快又方便。“现在不像以前了,以前交通不便,想逛商场不容易,现在商场关门晚,又有出租车、地铁,冬天也可以随时出来逛逛,太方便了。” 那些年我们猫过的冬 “猫冬”曾是东北人特有的生活习惯,在很多老哈尔滨人的记忆里,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冬天简单而枯燥。没有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,没有流光溢彩的街景,晚上下了班,只能躲在家里听收音机。漫长的冬天,似乎特别“难熬”。记者通过倾听一些老哈尔滨人的讲述,一起还原那些年我们记忆中的冬天。 下了班猫在家里听广播 朱俊峰 82岁 上世纪50年代在南岗生活 “下雪没人扫,江边人很少。路上没有灯,商场关门早。”这是我写的一首打油诗,说的就是上世纪50年代哈尔滨的冬天。那时的哈尔滨冬夜,人们吃完饭就围在火炉旁和土暖气边上取暖,很少出门逛街,去商店买东西的就更少了。那个年代,人们感觉冬天是最难熬的,好像一到了冬天,日子一下子就“黯淡”了,生活单调,只能猫在家里。 那时候,商场关门早,傍晚5点左右就不营业了。有一次,我冬天下班时,鞋带断了,想去买副新的,可一连走了几个商场都关门,最后只好拖拉着棉鞋走回家。那时候没有酒吧、大排档、歌厅,冬天的街路上黑漆漆的,没有商家牌匾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,更没有什么穿梭流动的车灯,整条街道都没有路灯,人们也不出门,躲在家里听收音机。 我记得,那时候下完了雪没有人清扫,中央大街上积了厚厚的雪,一到开春我骑自行车从那儿经过,崩得满身都是泥。1960年前后,霁虹桥上第一次安装了路灯,我在晚上兴奋地骑着自行车跑去拍照留念,感觉晚上看到路灯是件非常幸福的事。 我喜欢摄影,背着相机拍过不少斯大林公园的冬景,虽然银装素裹也很美丽,但到处没有人,冷冷清清的。1963年2月,市政府在兆麟公园举办了首届冰灯游园会,从此搅热了哈尔滨寂静的冬天,人们开始走出家门欣赏冰灯了。 入冬忙劈柴买煤糊窗缝儿 翟志波 上世纪60年代在老道外生活 哈尔滨有半年的时间是在冬天度过的。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,人们把热乎、充裕地度过漫长的冬季,叫做“猫冬”。 上世纪70年代,一过完“十一”,人们就开始忙活,先是选择一个好天儿打扫取暖设备。什么火墙、火炕、烟囱,都要打扫干净,为的是它们能在冬天里更好地工作。这活虽并不很累,但是出奇的脏。因为经过一个漫长的取暖季节,存在其中的烟灰多且轻,经过清扫会到处飘荡,往往搞得人灰头土脸的。 家里的男孩子一般负责劈柴,准备一冬天生火用。大概要一上午的时间,把大块的木头劈成钢笔大小。如果遇到有松树油子的木头,则要做特殊处理,因为它们可以作引火的“明子”,劈得还要细致些。找一个休息日,把煤买回来,通常一个家庭需要250公斤,差不多一平车。 为了不让冬天凛冽的寒风轻而易举地吹进来,大多数人家都要用白面熬制些糨糊,把旧报纸裁成两寸宽的长条糊在窗户缝隙处。在没有塑料布的日子里,人们会把一种玻璃纸糊在窗户的外面,目的同样是为了抵挡风寒。 “猫冬”就这样开始了。 漫长的冬天最“难熬” 王桂芝 90岁 在道里区光华街居住近60年 我年轻的时候,感觉哈尔滨的冬天真冷啊,一年中有半年时间是冬天,简直太难熬了。那时候哪有现在这些羽绒服啊貂皮什么的,能穿件羊皮棉袄就已经是最好的了。那时候冬天出门,没有这么四通八达的公交车,更没有出租车、地铁,很多时候就靠走路。人们都穿着大棉袄、二棉裤,头上裹着厚厚的围脖,捂着厚厚的帽子。 还记得有一年的12月份,我去亲属家送东西,走了将近两个小时的路,等到亲属家时,两只手都冻起了泡,脚趾也冻破流血了。回想起那时候的冬天,真像噩梦一样。夏天的时候吃完晚饭还能坐在院子门口跟邻居们唠唠嗑,一到了冬天,家家户户早早关上大门,把火炕烧热乎了,躲在屋里取暖。偶尔出去倒脏水,都冻得赶紧跑回来。哪像现在这么幸福,晚上可以聚餐逛街啊跳广场舞什么的,过得那么有滋味儿。 |